教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教学反思1

  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对学生初始特征的了解。一个不了解学生或不甚了解学生的教学设计是收效甚微的设计。现实中教师虽然知道备学生的重要性,但却会疏忽对学生的了解,主要精力放在设计知识目标上。主要表现在:

  (1)忽视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了解,常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

  (2)场景:“教师站在讲台上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学生似沉默的羔羊”。

  (3)学生A比学生B要聪明多了。

  反思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反思二:作为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内容前,切实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学生认知上存在的困难,而不是主观想象地组织教材,满堂灌,出现学生听不懂,“对牛弹琴”状况(错不在牛,而在弹琴者)。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对某问题普遍感到问题而有求时,教师却是轻描淡写;对那些学生已懂而没求问的内容,教师却反复大讲,令学生感到失望。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的现有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突破重点、难点,正如“挠痒挠在痒处”。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圆这个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知道圆吗?你能对圆作一描述吗?”。从学生交上来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圆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这位教师从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确认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因此设计教案、选择教法、创设问题情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反思三:教师必须认识到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要用一个标准同一模式去衡量评价学生。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的设计教学目标为学生架桥铺路,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数学。不应以分数论学生的聪明与才能。

  教师的教学反思2

  今天收拾办公室,看到自己抽屉里厚厚的一摞听课记录。不禁感叹时间有多快,看完这好几十篇儿听课记录,我就自己在心里想别人上课和自己上课到底有哪些不同?

  我听的课八分之八十都是我师父的课,我师父是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他的优秀不光是专业课上的好,而且他在生活中也给我以思想上的启迪。总是去听师傅的课,其他老师说现在你上课也有点儿师父的影子了。

  我觉得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就是完全可以自己发挥。觉得学生这个地方掌握不好,可以随时在在黑板上给出学生相应的练习题或者是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操练。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按照既定的思路和已经备好的流程走下去。这样的话,万一学生有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可能也得不到更多的操练。下面就是最近我帮八年级老师上的一节课,以及我师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案例。

  本单元是新起点外研社八年级英语上册的第七单元,是学习和festival的相关内容,除了本应突出的三维目标外,还应体现文化意识目标。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会简单向别人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christmasDay,从而使学生体会节日的快乐。

  怎样使学生加强这门语言的学习,而又不觉得枯燥无趣,一直是特别让我纠结的问题。好像要是我讲了语言知识,就没有特别多的时间给学生渗透文化氛围方面的东西。但是后来想想,好像知识和文化氛围的的熏陶并不矛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识记,并增添趣味,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件十分高兴的事,而不是感到困难,以致成为负担。比如唱歌、观看影片。

  如christmas、stocking、present的发音,和“Hereisa…foryou。”句型的使用。我发现坚持大量的重复和操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使这“大量的重复和操练”显得有趣而不乏味,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学生十分喜欢上英语课,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有部分同学仍羞于开口,害怕发错音,说错话,但我相信,经常地鼓励、刺激、调动,他们说的欲望会逐步增强,现在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觉得学英语不是很难的事,他们会做得很好,老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说:“you’regood”。“you’regreat。”

  在顶岗实习的这些日子里,不管是听课还是被听课,都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好机会。谢谢师父的指导,希望自己也能够早日独当一面。

  教师的教学反思3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教师必看)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大学生谈恋爱,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辈子,这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100对里有90对最后会分手,最后结婚了的还有一半会离婚。你说爱情能永恒吗?所以最真实的说法是:“我今天,此时此刻正在真心地爱着你。”明天也许你会失恋,失恋后我们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注解: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以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智慧。

  第四句话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我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于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结果我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滚到山下,摔了很多个跟斗。我发现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最后我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练了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