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宽松空间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学生想到可选测量数100本的时间,再推算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三、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我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3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如果一亿多大把几个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不敢想象,那会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课,学生对一亿有多大能否像本课尾一样,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娓娓道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关注合作,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反思

2.《一亿有多大》评课稿

3.一亿有多大评课稿

4.说课稿之一亿有多大

5.《一亿有多大》评课稿范文

6.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

7.《1亿有多大》课程教学反思

8.《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