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及反思

时间:2021-08-31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及反思

  《永生的眼睛》案例反思

  教师:《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学生:轮读课文。

  教师: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学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体会到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体会到小姑娘对器官捐献有了正确认识。)

  学生: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体会到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

  学生: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我体会到妈妈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很支持。)

  教师: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学生: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教师: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学生: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并发誓自己将来死后也要向他们一样,捐献自己身上的某一器管。

  不足之处:读的机会还是不够多,在找问题的时候,还存在有一定的困难。

篇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及反思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投影图片,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2、课件出示资料,让学生知道角膜供体非常缺乏,但每年3000例的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给部分盲人带来了光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眼睛角膜捐献的家庭—《永生的眼睛》。读题质疑。

  二、自学反馈,整体感知。

  1、自学了课文,你们还记得这些新朋友吗?(课件出示)

  捐赠盲童屡屡热泪盈眶遵从搂住

  2、整体把握:这个家庭几次捐献角膜?

  (相机板书:捐献者: 母亲 父亲 )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琳达深爱着的母亲突然去世,她痛苦万分,医生还要取走母亲的角膜,她是什么态度?

  出示有关语句,指导朗读。(板书:不理解 悲愤)、

  2、很多年过去了,父亲要捐献角膜时,琳达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板书:遵从)

  3、琳达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指名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理解,全班齐读。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男女生把父亲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4、大爱无形,父亲的话使琳达懂得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父亲的言行不仅影响着我,还影响着谁?

  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怎么理解“骄傲”再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 说体会。

  5、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留下的还有什么呢?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1、课文读到这里,你对“永生的眼睛”有的什么新理解。

  2、课文到这里结束了,但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

  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

  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

  她的碧眼

  依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学生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板书: 18、永生的眼睛

  捐献者: 母亲父亲

  琳 达: 不理解、悲愤 遵从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故事。

  人体器官移植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我以图片和资料导入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器官捐献的缺乏,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明确捐献器官的意义,为学习文本做好理解和情感铺垫。

  课文中“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种巨大的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的升华,我抓住这一线索展开教学。

  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要做到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更突出,更集中。这篇课文中,我精读父亲的两段话。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从父亲的话中有所感悟。

  另外,我延伸了温迪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读完故事后的感受和想法,使他们对捐献器官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