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篇三: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

  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我在本课的教学实现了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由内容分析向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转变。

  1.目标设定都能够着眼语用,充分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实践点。如对课文第2、8自然段的学习,挖掘出表达方法的妙密—联想。

  2.文本理解从“提问题”走向“学语言”,关注表达,把文本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运用语言文字,揣摩文章之法,文章之道。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在学生自学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以联系自己对水的认识、也可以联系别人对水的评价,如成语、名言、诗句等来体会。学生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课堂上,教学第8自然段,针对水的四个特点,我设计了仿写练习:水-------(看到的),她好像---------(想到的)。巧妙引导学生

  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写话。通过写话,不断丰厚学生对“水”、对“真君子”的认识、理解。

  篇四: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其中,“孔子议水”和“师生论志”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好载体。

  在教学“孔子议水”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君子”这个词的,然后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了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都是君子的品质,让学生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明确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啊!”的真正用意,在学生明确孔子是在要求他的弟子做真君子后,我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愿意,因为君子志向高远,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有的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在教学“师生论水”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子路和颜回的志向,然后议一议:“他们的志向好吗?”引导学生明白应“志向高远”而舍“小我”,紧接着问:“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能具体说说吗?”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我鼓励他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希望大家牢记自己的诺言,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任务,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篇五: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

  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目标是依次是A、从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体会“絮语”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修辞手法。B、体悟孔子关于水的论述,读懂句子,生发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这段话中孔子众多的寄托。体会先分后总的叙述方法。C、感受孔子的智慧。这样的设计,对教材的取舍较大,易于突出文章重点难点,而且训练的点也都得到了体现。

  针对目标的实施过程,我谈谈具体的体会。

  在第一个目标中,我抓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让学生结合画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营造出了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为下文体会大自然母亲打下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说春天成语的小练习,除了积累,我的主要目标是给同学们一个心理暗示,这堂课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果然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在第二个目标中,通过试上,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段文字有畏难情绪,首先是不知道抓什么写体会?其次是该怎么写体会?然后是写之后心理没底,不敢交流。造成这一环节冷冷清清,师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尤其重要。我首先采用配图配乐范读,给予学生直观的水的种种形态,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水的种种品格。让学生体会时首先分清水的四点特性,写体会时强调抓一点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时,我一个个下去看,提醒个别的学生围绕一点写,对大多数学生写的给予轻声的鼓励,给他们交流的信心。结果证明,这班学生大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交流的同学也说得较为精彩。顺着这气氛,让学生说说水的其他特点,学生也较粗浅地说出了一点联想,为体会“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据。

  在第三个目标中,原本是想引导学生从孔子论水中体会孔子的智慧,结果学生还联系“水”说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认为,虽然超出了设计意图,但学生结合上下文,把孔子与水联系了起来,这也是本课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啊,因此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这里,

  过渡到下一环节“从弟子的志向中体会孔子的教育智慧”显得不够自然,但应该是值得的。

  从上下来的结果看,还是有点遗憾,觉得还是因为公开课的缘故,虽然是三课时第二课时的设计,考虑要体现的东西多了一点,有点“赶”的味道,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了一点,训练的扎实性还不是很够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范文5篇】相关文章:

1.《孔子游春》优秀教学反思

2.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3.《孔子游春》课文教学反思

4.《孔子游春》教学反思范文

5.《孔子游春》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6.孔子游春教案和反思

7.《孔子游春》教学计划

8.《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