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那么对声音的接受和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学生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传递完整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在这个实验中纸屏上吊的塑料泡沫小球起凸起纸屏振动的作用。学生懂得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整过运程作用。

  二、在教学耳的构造时,重点从听觉产生的过程到人耳的基本构造。通过实物模型耳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特别指出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相同。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耳朵。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性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懂得耳的构造每个部件具的特定功能。如: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三、对噪音知识的传授分别是:什么是噪音?(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建筑工地的杂音、火车的汽笛、机器的轰鸣等)身处嘈杂环境我们要怎样对待呢?(戴好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音区。)

  抓住以上三点细节性的教学,学生能掌握耳的构造及听到声音的原理。为下节课《不同的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这是第三单元声音的第6课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前概念: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不断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声音就被传播出去了。这一课继续循着声音的"轨迹",探秘简单的空气振动是如何转变为人们理解的意思的。这与耳朵的作用分布开,要知道耳朵起着什么作用,就要先了解耳朵有些什么结构,一个物体的功能往往是与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自行车轮胎是圆的所以能够滚动,如果是方的就不行。

  在认识耳朵结构时,提前将耳朵各部分剪开,请学生上台拼一拼,对于耳廓和耳朵,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后面的就不清楚了,然后自学书本耳朵结构图,再请学生上台拼一拼,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拼对了。这样反复的认识希望能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耳朵各部分的作用大多是无法用实验>证明的,所以只能引导加提示学生根据结构特点来推测。

  鼓膜的模拟实验书本用了音叉来做,但自己实际做下来,效果很差,气球皮上的沙(或米或盐)基本不动,在4班上课时无意间发现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

  篇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 物理"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 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 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

  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 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

  我对本节 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 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 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 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 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篇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

  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鼓膜的作用——小结。复习导入可以将前几节课学习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很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些器官是老师介绍其功能,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体验耳廓的作用实验时,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听音乐盒的声音作对比时,效果不是很明显。

  还一点:对着鼓膜模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示范的时候是用"啊"代替了讲话,似乎效果更明显,但是让学生分组做的时候,全班那么多同学一起发出"啊"的时候,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吵的感觉,可以建议地用背唐诗代替"啊",这样会使声音和谐一些,让听众也能感受声音之美。

  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