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1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多读的过程中领悟诗的道理。

  1,刚开始读诗要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再读时要学生用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理解。"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最后联系实际,通过网上搜集一些关于香港回归的图片等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2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自读自悟,通过课前的检测反馈,我发现学生预习较充分,于是对课的流程做了适当修改。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同时,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3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程中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是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韵律优美,情感丰富,适宜朗读品味。但是是的诗歌象征意义强,并且含有历史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因此在课前引导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背景。

  本以为有了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人本应该能够理解了,朗读起来困难应该是不大的。但是诗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写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挑战。学生学起来有些含糊不清,第一课时下来,感觉学生没有进入状态,于是我与同组的老师交流了感受,在第二课时我将背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讲,发现学生感受好多了。就是这样,围绕情感目标的思路很清晰,感觉达成度也比较高,那么技能目标怎么样呢?课堂上只能从学生的朗读中,感悟到他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疑难词句理解了吗,难以检测。为此,我挑了诗歌中的一句话“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叫了学习程度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的六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理解,我感觉还是很欣慰的,除了一个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外,其他几个学生都能说出这句诗的含义,而且有比较多元的理解。但这个句子不是最难的,其他的句子呢?所以,我想我们必须一起研讨的问题就是:

1、假如必须一课时完成这首诗歌的教学,你觉得如何安排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须让学生读懂读透了?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还有没读懂的段落、句子(不是一个两个,是一部分,甚至几乎是全部学生),你觉得可以吗?这些问题就是这堂课留给我的思考。希望能其他老师一起探讨!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4

  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虽然我本人一向认为中国诗歌的最精华所在是古诗,尤其是唐诗.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诗歌中也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珍品.而且,现代诗歌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今的语言习惯相同,描绘的内容情感也更贴近当今生活,所以学生在诗句的理解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学生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最凝练的表达形式,现代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古代没有的,现代独具的优美词藻,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孩子们积累语言也很有帮助.

  《最后一分钟》就是这样一首现代诗,语言凝炼,包含激情,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表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最后一分种》具有较深厚的历史背景,语句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反复思考以后,还是决定以"读"为核心,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逐段诵读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对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我寻找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有了声像印象以后再读诗歌第二节,学生自然能把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读出来了.再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节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找到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接着要求学生边联想那屈辱的场景,边朗读诗句,从而读出了对往昔的沉痛,读出对如今扬眉吐气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