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6

  日前,上了一节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本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了几项活动:如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学具,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找一找,体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力求体现出数学课堂活动化。

  2、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逐步建立的,虽然学生在描述过程时不够严谨,但这些是在学生操作,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比教师直接讲授,单纯的重视机械记忆应该要好。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如:在分学具时,我采取同桌协商的办法,折纸采用独立操作的办法,讨论分数的意义时用小组合作等,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7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分数的一次新的认知,是对原有分数内涵的一次丰富;但是由于受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很少会主动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这些整体,我在课一开始就注意到引导学生观察是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避免说出是把多少只桃子分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体,我都能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次“刚才我们把什么整体平均分了几份?”,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会,学生对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还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为什么同样是1/4,分得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到所分物体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整体还可以是那些物体?”,应该始终围绕体验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进行教学,将“整体”观念贯穿课堂始末。

  本节课学习中,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是一个重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为了排除这些物体个数所带来的干扰,在教学中巧要更巧妙地用多媒体辅助,在比如学生极易出错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桃子全部以色块挡住,让学生看不见这些桃子,学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色块,为学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所以,要合理的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是在上学期,部分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已经遗忘,课始虽以对折长方形纸得出1/4,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但是多数学生还未记起,因此应该在课前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对于新内容的预习,我只是在课上安排了两分钟让学生看书,也未提出明确要求,所以在交流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个别学生能记忆再现形式,说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在课上,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总感觉气氛不热烈,尤其是组长的组织能力更为缺乏,所以今后务必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8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表面上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的1/2,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时可以再让出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对二分之一进行理解,再因势利导,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可能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因为语言表达是学生的思维的体现,从直观感悟到语言表达是学习思维的一个跳跃。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表述,要让学生说完整话,抓住谁是谁的几分之一,引在核心处,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而不能因为追敢教学的流程而疏忽了数学术语的严谨性,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学生将话说完,而不是急于和学生“抢”话说,同时,要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汇报、齐说、同桌之间互相说、小组说等形式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学生学得才扎实,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9

  《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学生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并会比较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的大小。

  这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产生冲突。首先教师从旅游准备食物出发,出示图片,让学生把这些食物公平的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自然想到要平均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学生很容易分好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半个,教师提问:半个能有什么数表示呢?学生就产生疑问了,这时就表明半个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揭题: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第二部分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一)探究二分之一;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呢?教师揭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二分之一。教师追问:那还有半个蛋糕可以怎么表示呢?学生都会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请5位左右的学生出来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强调平均分。接着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接着对着自己的同桌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出示小练习:判断图形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情调平均分)。(二)创造二分之一;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长方形制片折一折、突出它的二分之一,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得到三种不同的折法,教师质疑: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想到都是把这张纸通过对折,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肯定。(三)创造几分之一;提问:你还能把这张纸折一折,涂出它的几分之一吗?学生活动,学生会得到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分数。接着通过小练习进行巩固。

  第三部分是初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学生拿出小圆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并且比较大小,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图形大小得出二分之一大于,观察图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份就四分之一越小。教师接着出一张平均分成8份,涂出其中一份的圆形纸片,学生会用八分之一来表示,教师立刻抛出问题:你能比较二分之一与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与八分之一的大小吗。学生根据结论,比较大小。接着联系想想做做。

  第四部分是练习应用,巩固提高。通过想想做做达到练习的目的。第五部分是全课总结,学生自述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如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整节课思路还算清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练习的思维含量上做的还不好,在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一定层次的提高,同一练习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细节上如语言的表达还要进一步精炼。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2.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3.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4.《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5.小学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6.《认识几分之一》的数学教学反思

7.《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范文

8.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