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第五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文章配有精美的实景图片,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女儿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还抒发了作者的名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我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2、感情朗读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力量。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根据学习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围绕中心展开学习。
课文共四段,按人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列出小标题:远看长城(长龙)──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联想(血汗智慧)──赞美(奇迹)。于是我以课文的中心段为契机,探究问题,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图文对照,逐段学习,品读感悟,学习写法),最后回归到中心段解决问题。教学环节条理清晰,前后照应。
二、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一)学习远看长城。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我设计:从858农场到虎林有70里,算一算13000里有多少个70里?请口算出来。我发现学生口算不出来的时候,我又说:“那么就用笔算一算吧。”这时学生还是算不出来,结果我把大约数字直接说了出来。由于备课时没有处理好这一点,造成了既耽误了时间又失去了学习效果。
(二)学习近看长城。为了让学生体会长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我设计:生生对读体会结构和作用。因怕时间不够,结果这一细节没有实施,
(三)学习作者在长城上的联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我设计:从练习册中的题,做中感悟。从学生的反馈答题中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激情。
为了让学生分清文中那事作者看到或接触到实实在在的事物,哪是作者有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我这样设计:师引读(1-2)句,生合第(3)句。这一细节被遗忘。
学完课文朗读全文这一细节是随时加进去的,看来是没有必要的,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达到朗读的效果。
(四)仿照课文写一写《美丽的学子桥》,也可片段写,并且给出了四段的几点提示。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在下一节课去写了,使整节课不是很完整。
综上述,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很多的不足,这节课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教师对备课的细节不熟息,因此就造成了几处细节被遗忘,再加上老师没有应变能力,随意插入没有效果的内容,同样浪费了时间。备课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问题学生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要熟悉每一环节,更好的驾驭课堂,课上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也不能因为怕浪费时间而丢掉了读书。
【《长城》同课异构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3.同课异构论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