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介绍

时间:2021-08-31

  教材分析: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介绍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

  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二、 探究新知:

  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

  1、 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

  (1) 交流分法。

  (2) 老师概括分法。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 理解平均分

  (1)尝试平均分

  A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 “你会这样分么?”

  B 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 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

  C 交流分的方法。

  D 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

  (2)体验平均分。

  A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

  B 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

  C 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课本第52—53的1、2题

  (2) 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

  四、 概括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

  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师顺时归纳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主题的导入让本节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的环节是尝试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在这两个环节里,我充分让学生摆了说,说了摆,从而明白这两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动手操作中,孩子们充分感知,理解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

  本节课节奏略显慢了些,不够紧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我略显得拘谨。教学语言依然不够精练,教学设计的理念不够突出,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