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2)

时间:2021-08-31

三、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师: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还是让我们快到诗歌中去看一看你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把诗人奇妙的想法用笔划下来。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划。

  反思:此环节我为了快速地进入主题,故意撇开了检测孩子们生字词这一环节。原以为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让孩子们用来仿写。可实际上,我错了。孩子们在朗读的环节出现了很多错误,当我再次去补救的时候,耽误了更多的时间。常老师建议此处要有处理生字词环节,顺势追问一些关键词所代表的意思。我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步步为营,方能水到渠成”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诗人有哪些奇妙的想法呢?

  生: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我想自己种在春天的大地上。

  师:你们和他找是一模一样的请举手!

  师:错了也没关系,改过来就行了。

  师:诗人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大地上,多奇妙的想法呀!喜欢这首诗歌吗?

  反思:对于这种明知故问的问题,我也是尽量避免,可实际上我发现课堂上仍多次出现。

  生:喜欢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师: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自己多读几遍

  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师:咱们班孩子读书的热情真高,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有的孩子已经读三遍了,最快的已经读五遍了。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请举手。

  一生举手

  反思:让学生到讲台上汇报,是我锻炼孩子胆量、自信惯用的方法。常常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我颇为得意的做法在这节课后又有了新的认识。常老师说的对,上台是为了展示,只有足够自信,胸有成竹的孩子才能体会到展示带来的愉悦感。而对于一个不够自信、没有十分把握的孩子,上台展示就是对他心理的考验、折磨。

  对于本节课中上台的这个孩子来说,两次错误的发音,并不流畅的朗读,足以让他的内心荡起层层涟漪,不,也许是犹如百爪挠心般难受。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此时的我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正在想方设法地指导其他同学感情朗读呢。他成了一个局外人,讲台上的他更是如芒刺背。而所有这一切我并不知晓。似乎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常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美丽的一面,展示自己的长处的舞台”是我在今后课堂上应该追求的。

  师:敢不敢到讲台上展示给大家?

  生:敢

  师:掌声有请

  生:读第一小节(有两处读错)

  师:孩子,你第一个到台上展示,已经很了不起了,可能有些紧张,我相信一会儿你能读得更好。能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吗?

  生:郭朱龙

  师:郭朱龙小朋友非常的勇敢,来给小勇士握握手!

  郭朱龙小朋友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孩子们我们来想想郭朱龙小朋友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生:会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师:为什么会悠呀

  生:有风吹

  师:风吹树枝的时候能听到树枝摆动的声音,还能听到什么?

  生:小燕子的叫声

  生:大白鸽的叫声

  师:还能看到什么?

  生:蝴蝶

  生:蜜蜂

  生:小白兔

  师:是呀,当我们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小燕子、布谷鸟的叫声,能看到小蜜蜂、小蝴蝶,还能随风翩翩起舞,所以,我们要慢点悠,再慢点,尽情地欣赏美丽的景色,尽情的享受美丽的春光。

  生再次齐读第一小节

  师:我们请郭朱龙小朋友再来读一遍,我相信这次他一定能读得很好!

  生:郭朱龙读第一小节。

  师:你的领悟能力真强。进步很大,掌声鼓励!

  喜欢第二小节的请举手,有三个小朋友喜欢第二小节,谁敢到讲台上来展示。

  生读第二小节(蓬帐的读音不正确)

  师:咱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你再读一读

  生连读了三次最后一句

  师:你终于坚持把它读正确了,真棒!

  师:大声说出她的名字

  生:王鹏飞

  师:王鹏飞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王鹏飞小朋友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泥土里,汲取甜美的营养,干什么呀?

  生: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师:那我就奇怪了,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能干什么呀?

  反思:此处的提问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出示《树真好》的诗歌是为了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节奏美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看到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想快快长大为人们做贡献。常老师则建议只出示诗歌的前半部分,把后半部分作为仿写练习。我不禁被常老师的智慧所感动。由开始《太阳是大家的》的换词仿写,到现在的句子仿写,再然后是小节仿写,最后几个人仿写的诗歌合在一起,组成一篇诗歌。想起来就很不错的创意!只可惜,我在反应上不够灵活,还不具备快速重建的能力。

  生: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快

  生:保护树下的花草

  生:给小鸟做窝

  生:给人们遮挡风沙

  生:避雨

  师:像大伞一样,当然可以避雨,不过夏天有雷雨的时候,千万不能到树下避雨,为什么呢?

  生:打雷、闪电

  生:可以辨认方向

  师:你知道怎样辨认方向吗?

  生:树叶浓密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难怪有一首儿歌这样写道——出示《树真好》

  生齐读儿歌

  师:树真的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动物的乐园,怪不得诗人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根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诗人真是越想越神奇,他还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呢?喜欢第三小节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第三小节

  师:我们在天空除了能看到柔软的白云,明亮的太阳,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小鸟

  反思:此处,孩子们的思维仍在原地打转,情急之下,我试着帮孩子们找到答案,也许应该说我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更合适。假如这样问:“为什么蓝天是我们的课堂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堂的含金量会更高。

  生:老鹰

  生:飞机

  生:彩虹

  生:大雁

  师:孩子们,蓝天一直都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你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月亮

  生:星星

  师:所以说“蓝天是我们的课堂”!诗人已经不再满足在蓝天上看一看了,他要把自己重在春天的大地上,他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齐读第四小节。

  师:孩子们,假如你变成了蒲公英和柳絮,飞到那遥远的地方,你会飞到哪里去呢?

  生:大草原

  师:是呀,大草原风光美,人民热情,老师也想去看看

  生:小河边

  生:山谷里

  生:海洋里

  师:说到飞呀,王老师也想飞,可我不会飞,我要先把我的双臂变成一对翅膀——

  反思:这个环节应该在出示第五小节之后出现的,可当时自己给弄颠倒了。当我意识到自己掉了一个环节之后,我心里就慌了,导致仿写的前奏没有弹好,后面的节奏就跟不上了。

  不过,即便是没有出差错,我的课堂在仿写前,仅仅做个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仍然处在迷茫之中。其实我也是带着迷茫上课的,学生能不能仿写好,我心里没数。课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可以说,我的教案设计是在“挑学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并没有很好的方法能把学生引到仿写诗歌的道路上来。

  利花的一番话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她说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老师写的诗歌从格式上,语言上和书本上的诗歌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诗歌的格式有所感观,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发自内心地说一声:利花,你真棒!使纠结的我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