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寒风阵阵,细雨霏霏。金陵之秋名师精品课在秋雨纷飞中拉开了帷幕。我们一席人在梅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南京江苏教育学院,聆听著名特级教师的授课和专题报告。整整三天,我们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可谁的脸上都没带着一丝倦意,那求知的眼神依然执着。于永正丝丝入扣、乐趣横生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作文的教学乐趣;薛法根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忍俊不禁;孙双金回肠荡气的朗读,让我们的眼泪飞扬;最让我们震撼的是窦桂梅老师专题演讲《激情与思想》和她执教的《晏子使楚》,让我们享受到了激情之旅的愉悦。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范文

  那天,她容光焕发地往主席台那儿一站,就如同一朵夺人心魄的玫瑰,从她的身上散发着阵阵的芳香和凝聚力。一开口便语惊四座,只见她双眼放光,双手犹如高超的指挥家那么自然、优美地调度着、配合着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刻不单是她的嘴、脸、双手在说话,她乌黑的长发、纤细的腰肢,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在无声地说话,全场人的目光跟着她一起转动,全场人的心被她揪住不放,笑声、掌声、顿足声、扼腕声、附和声不断地在大厅里升腾回旋。什么叫时间短暂,这就叫时间短暂。什么叫征服,这就是征服。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分外强烈地让在座的老师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和可爱;感受到她对生命,对事业的激情,感受到她人格的美丽。

  窦老师的人格是美丽的,而她的课堂教学更是充满着激情的魅力。在短短的两节课中,我深深折服于她匠心独运的设计,恣肆汪洋的广博,鞭辟入里的深邃,还有那充满张力的激情。窦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粗细结合。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不愧是大家手笔。回味窦老师“播种”的过程,收获良多。

一、激情燃烧自己,点燃学生,提升课堂温度。

  窦老师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她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你看她无论有多疲惫,一旦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腾腾。她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这种激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觉得肉麻和恶心,但放在她身上就特别自然,因为这是来自于她心底的自然流露。

  无论怎样的气候与环境,窦桂梅老师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窦老师上课开篇之言就是送给学生三个字:“精”“气”“神”。学生立刻领会了老师的用意,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端坐着。窦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善于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这种灿烂的笑了!”“我亲爱的孩子们呀!你们咋就这么会说呢”“你咋就这么会想呢”……课堂中她时而拍拍学生的身体激昂的朗诵,时而摸摸学生的脸颊温柔的叙说,时而拉着学生的双手深情的注视……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无距离的与老师对话。

  窦老师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如同一朵正在燃烧的“玫瑰”,学生就这样跟着窦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达……在窦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窦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她巧妙的引导,来自她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二、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窦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提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窦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说:“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当学生提到“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窦老师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当学生将补充文本里的语言文字内化成自我语言来评价晏子时,窦老师不失时机的说:“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一”学生齐颂:“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整个教学中,窦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水乳jiao融的补充教材。学生从被动地找补充教材的典故,到主动运用补充教材的警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补充教材,到融文本与补充教材于一炉的天衣无缝,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都知道,积累的途径有课内,有课外,往往,课内似乎就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就事论事,而窦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打通了课内课外积累的壁垒,为丰富学生的积淀播下了可喜的种子。

三、在思辨中激活学生的异质思维,让课堂涌动智慧的光芒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接受,是继承;“思”是创新,是发展。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窦老师在课堂上,就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了异质思维的摇篮。在第一轮学生众口一词评价晏子口才无懈可击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