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变调规则

时间:2021-08-31

汉语拼音变调规则

  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调,但是当这些音节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有的音节的音调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以第三声、“一”和“不”的变调最为常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轻声:

  (一)性质和作用: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

  例为:头(tóu),原是阳平,可在“石头、木头”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

  注意:因而,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独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

  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

  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1)

  例如:“天上”——tiānshang

  “红的”——hóngde

  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4度?1)

  例为:“紫的”——zǐde

  “早上”——zǎoshang

  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1度?1)

  例为:“地上”——dishang

  “绿的”——lǜde

  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

  例如:

  瞎子xiā zi 虾子xiāzǐ

  舌头shétou 蛇头shétóu

  兄弟xiōngdi(弟弟) 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

  是非shìfei(纠纷) 是非shìfeī(正确的错误)

  对头duìtou(冤家、名词) 对头duìtóu(正确,形象词)

  练习liànxi(动词) 练习liànxí(名词)

  (二)轻声音变规律:

  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

  1、语气助词:“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等

  例如:

  ①是啊!②阿姨呀;③好哇;④看哪;⑤吃吧;⑥书呢;⑦在家吗;⑧毕业啦;⑨不知道呗。

  2、时态助词:着、了、过

  例:①跪着;②吃了;③说过

  3、结构助词:的、地、得

  例:①我的书

  ②迅速地走了

  ③拿得动那个箱子

  4、名词的后缀:子、头、们、巴、么

  例如:

  ①桌子、本子、孩子

  ②锄头、石头、来头

  ③他们、我们、你们、老师们

  ④干巴、结巴、尾巴

  ⑤多么、什么、怎么

  5、方位词或词素:里、上、下、边等

  例:①家里;②桌上;③地下;④那边

  6、趋向动词:来、起来、去、上来、下去、过去、过来等

  7、重叠式词的末一个音节。

  例:宝宝、公公、姥姥、叔叔、头头、奶奶、看看、试试、听听、写写、走走。

  8、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例:找我、请你、叫他

  9、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

  例为:大夫、编辑、闺女、苍蝇、柴火、打听、忘记、规矩、明白

关于汉语拼音的轻声读法

  1、凡本身就是轻声的在词语中仍然读轻声,如含有“吧啊呀啦呢哪”等、“了”、“的(地、得)”;

  2、称谓是叠词的后面一个字大多读轻声,如:爷爷、爸爸、哥哥、叔叔、妹妹等;

  3、凡是词尾有“子”、“个”、“头”以及“上”的大多读轻声,如:鼻子、袋子、裤 子、鞋子、桌子、毛栗子;一个、另一个;枕头、斧头、;地上、天上、手上等。

  4、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因为语言习惯或语感,词语最后一个或两三个字也可能读轻声,如:月亮、萝卜、刺猬、狐狸、葫芦、玻璃、走过来、跳起来等;词语中画横线的都读轻声。 读轻声 有规律

  读书、说话的时候,有些字音读得很轻很短,叫做“轻声”。字音读不读轻声,区别可大着呢!请看:1、我骑马去(qù)。 2、我骑马去(qu)。第1句“去”字不读轻声,表示的是“我”骑马到什么地方;第2句“去”字读轻声,表示的是“我”干什么呢?骑马。怎样读准轻声呢?

这里也有规律可循:

  一、助词读轻声。如“我的”“飞快地”“高兴得”“读了”“看着”“走过来”“啊”“吗”“吧”等等,这些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词都读轻声。

  二、词缀读轻声。例如“木头”“石头”“桌子”“裤子”“我们”“你们”……在这些词中,像“头”“子”“们”这些词缀(附加的构词成分)也都读轻声。

  三、叠词读轻声。“爸爸”“姐姐”“想想”“轻轻”“看一看”,这些词叫重叠词,叠词中的第二个字音也都读轻声。

  四、方位词读轻声。如“家里”“床下”“窗外”“桌上”,这些表示方位的词也读轻声。五、单纯词读轻声。在我们汉语里,有些词如“玻璃”“枇杷”“萝卜”“骆驼”“胳膊”“疙瘩”等,其中两个字彼此不能拆开,一拆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些词中的后一个字也往往读轻声。

  读轻声的规律还有很多,贵在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其实,读准轻声,掌握规律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细细体会。例如:

  A、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

  B、爷爷的生活很简朴,穿着从不讲究。

  C、《安徒生童话选》的确是一本好书。

  D、我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

  同学们,这四个带点的字都读轻声吗?不,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它们分别读zhe、zhuó 、dí 、de。如果大家不分青红皂白,都读轻声,那可要闹笑话了。

轻声读法的`几种情况:

  1.助词轻读:如机构助词的“的、地、得”,时态助词的“过、着、了”都要轻读。

  2.方位词轻读:如“地上、灯下、屋里”的方位词。

  3.趋向动词轻读:如“走过来、下去”等。

  4.语气词轻读:如“呢、吗、啊、吧”等。

  5.双音单纯词:如“葡萄、萝卜、石榴”后一个字轻读。

  6重叠词是动词和名词:如“看看、试试、哥哥”“爸爸”后一个字轻读。

  7词缀:如“子、儿、头、们、么”等,词缀轻读。

  8.区别词性:如“大意”本是名词,如果“意”轻读了,就成了动词。“报告”本事名词,“告”轻读了,也变成了动词。

  9.区别词义:“老子”是古代的一个人名。如果这时候把“子”读成轻声,就成了父亲的意义了。

  还有些例外情况:如“豆腐、太阳”的后一个字在北京方言中也轻读,普通话也就跟着吸收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