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含有比喻的成语(3)

时间:2021-08-31

辅车相依

  拼音:fǔchēxiāngyī简拼:fcxy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解释:辅:面颊骨;车:牙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付诸东流

  拼音:fùzhūdōngliú简拼:fzdl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解释: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东流的河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出处:清·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例子:惜丙寅清水潭决,稿本~,故录其梗概于此。(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妇姑勃谿

  拼音:fùgūbóxī简拼:fgbx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内部争斗

  解释: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出处: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例子: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不为五斗米折腰

  拼音:bùwéiwǔdǒumǐzhéyāo简拼:bwwdm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解释: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例子: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拼音:bùyǐguījǔ,bùchéngfāngyuán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解释: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房谋杜断

  拼音:fángmóudùduàn简拼:fmdd

  用法:联合式;作补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解释: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出处:《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放龙入海

  拼音:fànglóngrùhǎi简拼:flrh

  解释: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飞蛾扑火

  拼音:fēiépūhuǒ简拼:feph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屙金溺银

  拼音:ējīnniàoyín简拼:ejny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生存有术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泛滥成灾

  拼音:fànlànchéngzāi简拼:flcz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发生在内部的灾难

  解释: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比喻坏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造成危害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范水模山

  拼音:fànshuǐmóshān简拼:fsms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出处:清·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风情月债

  拼音:fēngqíngyuèzhài简拼:fqyz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男女恋爱的事情

  解释: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例子:司人间之~,掌人世之女怨男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对症下药

  拼音:duìzhèngxiàyào简拼:dzxy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例子: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吧。(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谒后语: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谜语:医生开处方

  成语故事:华佗是东汉名医。有一次官吏倪寻和李延都感到头疼发热,找华佗看病,华佗诊断病情后,给倪寻开了下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两人感到奇怪,问华佗问什么同样的并用不同的药,华佗说:“倪寻的病是由内伤引起的,李延是因为外部受凉而引起感冒。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他们回去后按药方服药,第二天病都好了。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说:“家里有父亲兄长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学生冉有也这样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学生公西华就问孔子:“您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两个不同的答复呢?”孔子就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子路胆量有两个人的大,做事果敢,所以我要抑制抑制他。”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和《论语先M》)

【写含有比喻的成语】相关文章:

1.写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2.写含有比喻句的成语

3.写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4.含有比喻词的成语

5.含有比喻词成语

6.含有若字比喻的成语

7.包含有比喻的成语

8.含有比喻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