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三、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解疑释难,明确:

  1、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环:环绕 尤:尤其、特别 山:沿着山路

  翼然:像鸟的翅膀的样子 临:高踞、靠近 作:建造

  名:取名、命名 谓:称呼、叫、是 辄:就

  在乎:在于 开:消散 归:聚集、回家

  幽香:散发出幽幽的香味 繁阴:形成浓郁的树荫

  伛偻:代指老人 提携:代指小孩

  前:在前面 酣:正浓 丝竹:代指音乐

  颓然:醉醺醺、摇摇晃晃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枝叶茂密成荫 乐:乐趣、快乐、以┅┅为快乐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⑧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三、学生分段朗读。

  1、 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2、 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

  3、 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