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的大家风范论文(3)

时间:2021-08-31

  因此,在尊重史实的原则下,书写一部权威性和文学性俱佳、既生动有趣又扎实耐读的朱自清传记意义非凡。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和精神思想还远远没有被普通读者所熟悉,即便是从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部传记也是他们所共同期待的。

  在已完成的《朱自清传》篇章中,我写得十分谨慎。许多人都以为,历史久远的传主不好立传,因为牵扯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稍不注意就会落入“戏说”乃至“胡说”的境地。其实,近现代人物的传记也不好写,因为史料过于丰富,有许多资料都是读者所耳熟能详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主进行“重新发现”。对于朱自清传记的写作,我给自己列出了一个底线:就是宁愿慢一点,也要把这本书写好。

  在前期的写作中,我基本上依据的都是史料,没有进行一些起码的实地考察。朱自清一生辗转多地,其足迹遍布海州、扬州、北京、温州、宁波、昆明等,由此其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少年时期(1898-1916)、北大求学时期(1916-1920)、中学执教时期(1920-1925)、清华任教时期(1925-1937)、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重返清华时期(1946-1948)等。在后期的写作中,我觉得有必要尽可能地沿着朱自清的足迹走一走,感受一下朱自清所生活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氛围,这样写起来更有历史感和现场感,让历史烟云融入当下语境,保证写作的鲜活性。

  因为此前写了不少长篇小说,我想完全可以把自己在小说语言方面的训练转化为写作《朱自清传》的一大特色,用充满感性的语言写已然尘封的历史,让这本传记带上小说的感性色彩,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注重情节的营构和编排,灵动展现朱自清的人生轨迹和婚姻感情,以及他在诗歌、散文、学术研究、教学、文学编辑方面的成绩,通过营构朱自清作为教师、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斗士和文学编辑的多重身份,让读者在阅读中切实体会到一代文学宗师的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