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情美(3)

时间:2021-08-31

  二、人情美的艺术感染力。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的那些以记人写事为主的散文,或真挚、或温厚,或感伤的至纯至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情从肺腑出,追求一种“真挚美”,以情感人,可以说是朱自清散文人情美的感染力的体现之一。在《看花》一文中,作者热烈赞美枙子花,赞美了那卖花的乡下姑娘。“枙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它的香气“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作者的善良心地和对卖花人的同情表露得十分鲜明。《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抑制不住激愤的感情,向那正在崩坏的旧时代发出强烈的抗议。这些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的至情,表现了同情他人遭际,关心他人生命的人情之美,使散文平添了一份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情美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写出了带有个人风格的情调和味道,读来富有情趣,具有感人的力量。例如:朱自清写于一九三三年的《冬天》,就较为典型。行文相当朴实,但极富情趣,流露着作者的至情。乍读似很平淡,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动人的伟业,但在作者的笔下,写得却不一般,能够抓住读者,有一股扣人心弦的力量。

  三、人情美对朱自清散文的价值。作为一代散文大师的朱自清,其作品为人称道,固然与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构思及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等密切相关,更得益于他的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其中就不乏人情美。人情美使得朱自清的散文意蕴更深厚,境界更高远,余味更无穷,更增添了一份感人的力量。

  在他的描写个人家庭生活的散文中,大多反映作者个人家庭悲欢离合,写得真切感人,准确地勾勒了当时社会阴影笼罩下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面。《给亡妇》中对亡妻武钟谦的歉疚怀念之情,《儿女》中“只为家贫成聚散”的窘境中难掩的天伦之乐,《白采》中对一位不太熟识的故友——白采满怀愧意的追忆,都给人以诚恳淳厚的美感,让人感到饶有余味,难以掩卷。至纯至真的人情美,体现了朱自清的思想和为人,动人心扉,撼人肺腑,拓宽了其散文的境界,提升了其散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