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荷香 月光

   ——都《荷塘月色》后有感

  1972年七月,正值“四•一二”政变不久,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先生面对这一黑暗,悲愤,不满,苦闷,彷徨。于是他怀着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这篇传世美文。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四周都是静静的,安静的,没有一点的喧闹,也没有一点的嘈杂,只是安安静静的,完全沉醉在这篇文章之中里的美丽月色与静谧的荷塘之中。朱自清先生写作的文字很朴素与纯真,完全抛开了那些华丽而无用的词语,用自己最朴素的文字去感化我,去制造出一种宁静淡远,幽静高深的境界。我想,这可能是朱自清先生自己的一种写作风格吧,蜕去那些华丽虚幻的外表,留下了感化心灵的震撼。 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从他写的文章中里的荷塘上面的荷花荷叶;夜色中的淡淡的月光;荷塘四周高高低低的树木与稀疏的蝉声和蛙鸣。读到了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优雅的中国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一片绿绿的荷叶。层层的荷叶中间,点缀着零零星星的白色花朵,有的袅娜的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夜空上有着一轮圆圆的月,淡淡的月光轻盈地洒在荷塘上,树木上。荷叶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的四周有着高高低低的树木,杨柳最多。树色一律是阴阴的,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中也辩得出。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鸣,打破了这夜晚的寂静。这种和谐安谧的夜晚荷塘真让我向往。 荷的清香,清雅;月的清净,清幽。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为之动容。而朱自清先生却用文字表示了出来。 这篇《荷塘月色》中,淡淡的喜悦中渗透着丝丝忧伤。朱自清先生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自己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走出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体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愿望,寄托了美好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