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思想轨迹探微

时间:2021-08-31

  文章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来探究他的思想变化情况,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清楚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过程,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由“中和”到苦闷彷徨,由积极探索到最终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的不断变化的轨迹。

  关键词:

  朱自清 作品 思想 嬗变 轨迹

  作家都是某种思想的表述者,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不能不打上他们思想的烙印,朱自清先生的许多文学作品也清晰地折射出他思想逐渐嬗变的轨迹。

  早期,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带有浓郁的中和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在他的散文《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朱先生在《绿》中说,什刹海的绿杨太淡了,虎跑寺的绿壁太浓了,说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太暗了,作者惟独欣赏梅雨潭那不明不暗,不浓不淡的醉人的绿色,在文章中作者极抒对绿的赞美之情,说“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舞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哞善睐了……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作者极力赞美梅雨潭的绿,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这透射着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呢?作者当然不是惊诧梅雨潭绿的外在色彩和形态,作者惊诧的是梅雨潭绿的那不明不暗,不浓不淡的中和主义性格,中和主义性格才是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了。

  为什么朱自清先生惊诧于这种中和主义性格特征呢?每个作家总是把能体现自己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的东西当作美好的事物加以歌颂和赞美,而把与自己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的相对立的东西当作丑恶的事物加以批判和否定。朱自清先生所惊诧的梅雨潭的绿的那种中和主义的特点正好体现了他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他所批判的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不是明了,就是暗了,这正是他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