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情景艺术(2)

时间:2021-08-31

 二抒情――诗人的情怀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先生认为,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在1924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文学作品之吸引人,最大因却在情感的浓厚”。朱自清的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不是靠浓词艳句织就的过眼云霞。它的特点:真诚、含蓄、适度。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沁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浓而不烈,清而不淡。

  抒情的生命在于真实,作者抒发的感情愈真实,就愈能见其真挚的美。在抒情时,他总是以诗人的情怀,抒写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或伤感、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同样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如《给亡妇》中悼念亡妻与深深的自我忏悔之情,令人动情;《儿女》中幽默的情趣和温馨的气氛等,更是让人感到情真而意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同是秦淮河,由于天时、灯光、月色不同,水面呈现出异彩:天未断黑时,“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 就是梦的眼睛了。”在灯月交辉的情形下,秦淮水又“绿如茵陈酒”。真是“一眨眼一个花样,层出不穷”。先生“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 把月光、水色、灯影与桨声糅合在一起,画中藏意,景内含情,把历史的重载和满腹的怅惘都压在船上,在恍惚迷离、素淡雅丽的画面中,撩起读者的情思,引领读者进入一种贮满诗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