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朱自清的逝去(2)

时间:2021-08-31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当我知道了宣言的内容,便还想知道这场运动是谁发起的,是谁找朱自清签的名呢?

  是吴晗。吴晗回忆当年征集签名的事情时说:“……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

  当我知道了是吴晗找朱自清签的名之后,我还很想知道朱自清当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拒绝购买每月的两袋美援平价面粉,相当于全家的收入每月要减少五分之二。父亲虽是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之一,但每月的全部薪水也只能买三袋多市价面粉,家庭人口又多,每天两顿粗粮,还得他带着一身重病,拼着命多写文章,才能够勉强维持下去。”

  当我知道了朱自清家庭状况之后,我还想知道当时其他的教授们都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吴晗回忆道:“在当时状况下,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

  下面是我想要说的。

  朱自清饿死不吃救济粮,这件事情感人至深。但是,让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有一百多名教授签名不吃救济粮,为什么只饿死朱自清一个人?其他人之所以没有饿死,说明其他教授还是有吃的。既然有吃的,当朱自清快要饿死的时候,其他家里有粮的教授,为什么不伸出手来援助一下?

  我们签名的目的是向美国抗议,而不是要出现饿死人的现象。那么,如果我是运动的发起人,我就要把签名教授们的生活安排好,绝不会让一个人饿死。然而,同样是教授,而且朱自清是工资最高的教授,为什么他却饿死了呢?我真希望朱自清是病死的。  我还想知道的是,那些不参加签名,说“不,我还要活”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们呢?这些人是卖国贼吗?好像不是;这些人是汉奸吗?好像也不是;这些人不爱自己的国家吗?好像也不是;那么,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呢?好像历史并没有给那些没有签名的教授们以任何的谴责,因为签不签名,是他们的自由。

  历史,没有权力要求一个人必须死。只要不违反道德底线,只要不是给国家、民族和他人带来灾难和痛苦,就有理由活下去。过分赞美死,是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号召别人去死。而且,过分赞美那些并非不可以不死的死,也是一种别有用心。

  【选自王重旭著《历史如此这般》中央编译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