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3)

时间:2021-08-31

  三.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平实,清秀而富有表现力。

  大量地吸收口语体的语言,因而使朱自清的散文表现一种明白、通俗、平易的朴实本色。读他的《儿女》、《给亡妇》、《背影》等佳作,如与你在拉家常,自有一股亲切味。但朱自清对口语不是掇来就用,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改造和锤炼,赋予这些口语以特殊的“达意”作用,又给人以清秀感。注意语言的艺术锤炼,是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第二个特色。以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为例,“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颜色,可视而不可触,但在朱自清的笔下“绿”变成能触动的有生命物体。“心随着绿的潭水摇荡”,作者却说“心随着潭水的绿摇荡”,这一次序的变化顿使“绿”活起来。作者用了一连串拟人化的比喻来写“绿”:“松松的皱结须着,象少妇抱着的裙幅⋯ .象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象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这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绿”, 而且能触到“绿”。象朱自清这样富于表现力又具有个人独特语言风格的散文家,在五四时期的散文作家中,确实为数不多。朱自清无愧于“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的一些描写山水的名文,也都寄寓着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某种人生。《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魅力,不只在他所描写的秦淮河的浆声、灯影、薄蔼和微漪,更在于它让人想起《桃花扇》及《板桥杂记》所载的“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历史的影象使然了。”今日的秦淮河繁华、哀伤,一如明末,繁华的景象留给作者的是哀愁,而这哀愁来自于对繁华背后的不幸人生的同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是写景的名文,更是抒情的名文,融情入景,以情见长,是朱自清散文风格的艺术魅力。

  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胜”,是很有见地的。朱自清的文学活动从新诗创作开始,诗歌重情的特点自然地影响了他的散文。短短一篇《背影》感动着几代读者,就因为它感情的真挚、纯朴。有情才有文学,才有“美文”。纯真的情是朱自清散文的灵魂,决定着他的散文诗美的性质。

  朱自清长于写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名篇都表明了他观察细致、描写精确的特点,有人将朱自清的散文比为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朱自清写景描形、摹声、敷色、设喻、拟想,均面面俱到,一笔不苟,将人人眼中见、心中有、笔下无的景象闲闲叙来,细细描出,勾勒出赏心悦目的图景,领略并沉醉于情、理、趣、景相融为一的艺术境界。朱自清的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这是他的个人特点,同时又显示着新一代文人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