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
“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行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朱自清在色彩的描写上独树一帜,他的散文既呈现出透明的绿色,也有朦胧的晕黄,更有淡雅的月白。《春》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暖色,有“嫩嫩的”、“绿绿的”小草,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桃花、杏花、梨花,渲染的是一幅春光秀丽的彩色画卷;《背影》是一种黑、深青的冷色,父亲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的“皮大衣”,他爬月台沾上的泥土,加上作者触目伤怀的情感,形成冷色调,但父亲艰难爬攀月台购回的朱红橘子,给冷色的描写增添了一抹亮色,越发映衬《背影》浓烈的酸楚情感。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选用各类色彩词,还运用修辞将色彩描绘得准确、细微、形象。同样是写景状物,他不仅使用基本颜色词,如“绿、蓝、黄、红、黑、灰、白、青”等,还善于调动多种手段,一是在颜色词前面加修饰限制词的方式,使色彩变得多样起来,如“鹅黄,浓绿,淡蓝及油油的绿色,汪汪一碧,白而发亮”等;二是运用借代、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段,着色于文,融情于色,如“恬静的红,冷落的紫,黑色的警察,软软的绿,蔷薇色的历史”。 朱自清专意考察过古典诗文与绘画的关系,创作中酷爱、着迷于色彩的描写,他评价孙福熙的游记时曾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为画!”他评论马梦荣君的尺画,用文笔取代画笔,用诸多的颜色词将一幅画描绘成可读、可听、可想象的文学样式。因为他描绘色彩的笔法高超,呈现于读者眼中的《绿》透明鲜亮,《白水》虚无缥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迷离浓丽,《荷塘月色》朦胧淡雅,而《白马湖》却恬淡素雅;他笔下更有《威尼斯》的艳而不俗,《莱因河》的古色古香,《瑞士》湖水的清澈淡蓝,《罗马》浴场的金碧辉煌……
人们评价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善用颜色词,全然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