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和梅关古道的渊源

时间:2021-08-31

  张九龄的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下面是张九龄和梅关古道的渊源,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姚崇不满,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

  张九龄回到岭南,住了一年多时间。他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回到家中,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

  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

  开元年间的唐王朝,经贞观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广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

  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梅关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非常迫切。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

  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

  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路修成之后,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由于梅关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

  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张九龄居家时间,与曲江县尉王履震、韶州王司马来往密切,诗酒唱酬,结成知己。开元五年(717年)夏秋之间,他与王履震联袂来到广州,写下《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