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连环套

时间:2021-08-31

  1976年张爱玲小说《连环套》被人“淘”出,收入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的《张看》中。《连环套》是根据她的好友炎樱告诉她的麦唐纳太太和她的女儿苾妮的故事写成的。张爱玲自己也见过这母女俩,觉得自己的母亲非常像苾妮,外貌像身世也像。于是,《连环套》应运而生。

  世人对这篇作品的争议很大,尤其是傅雷,他采取完全否定的批判态度,在以迅雨为笔名发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中,他认为“《连环套》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张爱玲虽然在其后对自己的小说进行了辩护,但还是深受其影响,张爱玲也在《张看》自序里说:“三十年不见,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但是,我读《连环套》,却认为它有很多动人之处。

  1、题目的匠心独运

  张爱玲以“连环套”作为此作品的题目,其实是很有品头的。

  浅而言之,“连环套”是霓喜的“连环套”,是她设下的为满足自己物质生活要求而套住三个男人成为自己丈夫的概括;同时也是命运的谶语,霓喜的这一生就沉沦在命运给她设计的婚姻“连环套”中无法逃离,她的命运掌控在一个又一个男人手中,直到没有了可以绑住男人的资本而被抛弃。

  深而言之,“连环套”实际是对张爱玲众多作品中女性形象和命运的概括,无论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沉香屑》中的葛薇龙……这些女性都辗转在命运的缝隙中,被物质、婚姻等众多时代的因素桎梏着,一辈子逃不出来,她们被这“连环套”深深的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