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色·戒》的浅析(2)

时间:2021-08-31

  而“戒”字,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戒”不仅指钻戒,还有“防备、警惕”,“警告”和“戒除”的意思。在《色·戒》中,“戒”字的核心意义,可以解释为警戒。

  或者,就《色·戒》的故事而言,“戒”字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戒色、戒情。“色难戒,情更甚”。要理智对待色与情。但是,知易行难!况且还有人认为“一个无欲无情的空心木偶,活着是没有意义的”。总而言之,“戒”字表明一种睿智的态度,体现着理性方面的内涵。

  易先生,是个懂得戒情的人。他与王佳芝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把两人的交往看作是一宗艳遇。在珠宝店里实施暗杀时,张爱玲这样写道:“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本来以为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奇遇。当然也是权势的魔力。那倒还犹可,他的权力与他本人多少是分不开的。[4]”王佳芝死了,可是这份情却在易先生心中根深蒂固了,随时都会出来刺痛他。这样的情节正反映了“色”与“戒”之间的内在的一种辩证关系。

二、《色·戒》中的人性探索

  《色·戒》里的爱情是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受与爱情分离,足以成“痛”,足以为“苦”。《色·戒》既写了感性之爱不能结合的“痛”,又写了永无情爱的“苦”,此外还有大量的无情爱的“悲”。

  《色·戒》之情沉重;是复调的爱情;悲哀地让人感到缺憾。中国人有着“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大概因为婴幼儿对他人没有伤害形成的概念,却不知那是因为幼儿还不具备伤害他人的能力。而且,所谓“善”应该有与人为善的意思。其实,人的基因里携带了两类不同行为的潜质:友善、利他等正向品性发展的潜质;同时也具有发展负面品性的潜质,那便是自私、破坏性的一面。对于每个个体,他(她)生长环境促使、允许哪个方面的潜质发展,那些品质便成为该个体的成人后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