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雨》读张爱玲(2)

时间:2021-08-31

  张爱玲小的时候过得非常艰难,母亲在她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她,后妈和她的关系一直不好,父亲由疼爱变得粗暴,家境也越来越差。张爱玲,一个曾经的贵族小姐,在时世的激烈动荡中,艰难地生存着,压抑地生活着,她渴望着能有一天,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家庭,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自由。

  《秋雨》是张爱玲15岁时所作。在一个忧郁的雨天,创作出如此忧郁的情调。透过玻璃窗看到的世界是灰白色的,天地间挂满银灰色的蜘蛛丝,阴沉压痛了胸口,仿佛呼吸都有困难。秋雨封锁了大地,忧郁也封锁了作者的心。无论园子里的花草曾经多么灿烂,都已成为过去。园子无人关心,无人打理,像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躺着,无声的寂寞。唯一的洋水仙也好像在诉说着悲哀,仿佛是张爱玲此时的写照。充满了黯然,寥落的空间,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如今的我们设想窗外的雨景,有些失落,有些迷茫,慢慢代入作者的角色,感受着这屋外的一切。当时的张爱玲是什么的心情?为何年轻的生命承载着如此沉重的悲痛?这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因为这份痛苦只属于经历过的人。读者读着张爱玲的文字,原本愉快的心情也会被感染,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钻入人的心扉,悲伤的影子久久徘徊,也没有力气抗拒。对过去的生活彻底失望后,张爱玲的心无所寄托,悲伤渗透纸张。只有默默看着那“桂花”,这份“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算是作者心中的安慰吧。

  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表达的感情如一江春水般。张爱玲童年的苦闷无法也无处倾述,唯有借助手中的笔,在对秋雨的叙写中,倾诉她一颗稚嫩而又伤痕累累的心。天空落下的雨,像是张爱玲心中无法流出的泪水,欲哭无泪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悲哀。  读着《秋雨》,不由令人想起她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而我们也从中探寻张爱玲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解读张爱玲 下一篇:张爱玲作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