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新遗作之谜

时间:2021-08-31

  导语:张爱玲的遗作《重访边城》在2008年4月号《皇冠》上登出,在文学界引发了各种质疑和反响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张爱玲新遗作之谜经典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新遗作面世

  宋以朗是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淇(林以亮)和邝文美的儿子。在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成为张爱玲遗产的执行人。他把《重访边城》交给了台湾的《皇冠》杂志。这篇一万五千余字的散文在今年4月号《皇冠》上登出,在文学界和“张迷”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著名的张爱玲研究学者陈子善说,看过之后,有惊喜。“没想到居然是这么长篇幅的一篇游记,很细腻,也很优美。从文法句式和风格看,都能确定是她的作品。”相比较2004年出版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的“平实,贴近自然”,陈子善认为《重访边城》则是“精雕细刻,又回归到她的早期风格。”

  “张爱玲写散文,喜欢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所以这么长的篇幅应该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描写民俗、民风都是她喜欢和擅长的部分。”游记中,张爱玲写了台北、花莲的庙宇,花莲的歌女,香港的二房东,买金饰,还由“摆绸布摊的街”写到了花布和服饰。而写服饰的部分,陈子善尤其欣赏,“可与《更衣记》相媲美。”

  《更衣记》也是先有了英文版《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后,张爱玲再用中文重新创作的。“虽然她的英文也很好,但是用中文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认为《重访边城》大概也是如此,是对同题材的中英文不同创作。

  宋以朗发现的《重返边城》手稿,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为什么《重访边城》一直没有发表呢?陈子善做了自己的推测:“张爱玲因为长期在美国,对台湾的情况并不熟悉。所以她通常先把文稿交给宋淇过目,听取他的意见。也许宋淇看过后,觉得有不适合出版的地方。比如描写花莲歌女的部分。”

  张爱玲留下的资料繁杂,“很多随手记下的便条”,还没有做过很系统的整理。在陈子善看来,也许日后仍会有新的遗作出来,这对张迷们来说也是一种期盼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