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为张爱玲造势的一场茶话会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张爱玲虽然是文学的千古才女,但是张爱玲的生活与爱情似乎不是很顺利,不理解张爱玲的人,难免会对她有误会与批评,我们一起来了解张爱玲造势的一场茶话会。

  张爱玲是华人文学圈里永远的话题。中秋时,因逢张爱玲忌辰,网上关于她的悼念文章很多。而再过几天,9月30日,是她的96岁生日。她当年的生活,会一点一点地从故纸堆里被清拣出来。

  1944年8月15日,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传奇》创造了出版界的传奇,仅仅四天就销售一空,8月26日,《杂志》月刊在上海有名的静安寺路康乐酒家举办茶话会,邀请沪上部分文化界人士和读者座谈,为《传奇》的再版造势。

  批评与赞誉

  茶话会由《杂志》月刊编辑鲁风和吴江枫主持,出席者有谷正櫆、炎樱、南容、哲非、袁昌、陶亢德、张爱玲、尧洛川、实斋、钱公侠、谭正璧、谭惟翰和苏青等人,大都是教育、文化、出版界人士和张爱玲的朋友。当时张爱玲与胡兰成刚刚新婚,对于张爱玲参加茶话会的模样,胡兰成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张爱玲女士穿着橙黄色绸底上套,像《传奇》封面那样蓝颜色的裙子,头发在鬓上卷了一圈,其他便长长地披下来,戴着淡黄色玳瑁边的眼镜,搽着口红,风度是沉静而庄重。”

  下午3点座谈会开始,主持人吴江枫先是介绍了《传奇》的发行情况,宣称近日准备再版,请大家对《传奇》一书发表意见,然后介绍作者张爱玲与大家见面。张爱玲非常谦虚低调,脸上始终浮着浅浅的微笑,声音很低地说:“欢迎批评,请不客气地赐教。”

  读者代表袁昌首先发言,袁昌原是云南大学教授,后到上海养病,喜欢阅读小说。最初引起他注意的是当时沪上最红的女作家苏青,后来读张爱玲的小说,感觉张的小说技巧非常成熟,有点类似法国小说《红与黑》的意境。对于新近推出的《传奇》,袁昌这样认为:“《传奇》里的角色,这些人物的生活本人有同样的经历,所以觉得书中人物呼之欲出;其次,作品里以女主角占多数,以女人写女人心理,非常合适……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替女人讲话,把微妙细腻的感觉写出来,是女作家的长处。”最后他希望张爱玲今后应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主,因为他认为“一个小说家的成功,据西洋传统,需以写长篇小说为准则,因为长篇气魄更大,结构更严,所以诺贝尔奖金都赠与长篇小说的作家。短篇仅是小酌,长篇才是大菜,所以本人希望张女士能写长篇创作。”

  而专门研究女性文学的文学史学者谭正壁看法却与他截然相反,谭认为张爱玲的文风不宜写长篇,他发言说:“她小说的长处是心理描写,这和她生活经验有关,希能多写短篇。她在《万象》中发表的长篇比短篇差一点,她作品的长处在利用旧的字句,用得非常好,不过多用易成滥调,这是别人的批评,这缺点在长篇更容易显出来。”

  听了袁昌和谭正壁“针锋相对”的发言,主持人吴江枫禁不住笑了:“既然有人希望她写短篇,又有人希望她写长篇,似乎可以有时写长篇,有时写短篇。”实斋也开玩笑说:“可长可短!”听了实斋的这句俏皮话,大家都哄堂大笑。

  这场座谈会整体上没有什么十分突出之处,与会者大多说些不咸不淡的奉承话和场面话,只有出版家陶亢德一人提出了批评意见。

  陶亢德原是学徒出身,自学成才后任《生活》《论语》《人间世》等刊物编辑,后与林语堂创办并编辑《宇宙风》半月刊,是当时上海有名的编辑大家。

  《传奇》中的第一篇小说《金锁记》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针对这句话,陶亢德直截了当地说:“这种说法我个人是并不喜欢的,这是一种玩弄文字的手法,譬如说荣宝斋的信笺又有何不可以!”陶亢德的意思是“朵云”两字比较雅,文中说起“月亮”再提到“朵云”,容易让读者发生联想作用,故有“玩弄文字”之嫌。

  对于陶亢德的批评,张爱玲没有过多地说些什么,只是简单解释说:“刚巧我家里一向是用朵云轩的信笺,所以根本不知道还有荣宝斋等也出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