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阅读练习

时间:2021-08-31

  张爱玲

  从1943年在英文月刊<-十世纪》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开始,张爱玲算是步入文坛了。但《-十世纪》是洋人的文坛,张爱玲不是林语堂,不论就感受性而言,还是就对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她的中国情结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满足于那种轻松的介绍方式。

  虽然三年没碰中文,她肯定还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设想成她的主要读者,何况她自小就钟情于小说,心心念念于那个更广大的想象空间。洋人要看而比较容易看懂的是介绍性的文字,小说对于他们显然是更费解的。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而且一旦在中国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张爱玲便与西文杂志挥手作别。

  不知是因为以往投稿漫长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还是她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总之这一次怀着对成名急切渴望的张爱玲没有将作品投进邮筒,听任它到编辑大人的案上去碰运气。她宁可去“面试”。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笔名紫罗兰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

  此次相会,二人谈得甚是融洽。张爱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但她在长辈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她尝自言一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年岁相当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这一回她在周瘦鹃面前虽是执礼甚恭,却也还自如。让张爱玲高兴的却是这位主编对她奉上的小说十分欣赏。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便称名字起得好,大约他闻到了传统小说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