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赠汪伦》

时间:2021-08-31

  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诗歌前两句叙事,写临别之时,汪伦踏歌相送;后两句抒情,诗人借眼前的桃花潭水作比,表达了朋友之情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对已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和理解水平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题,诗中“踏歌”的意思需要老师帮助理解,像“桃花潭、不及”课文中已有注释。诗作第二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以及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启发。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五、六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标出节奏符号,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熟读成诵,以达到“其言皆出吾之口”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诗人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读诗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能说出“踏歌、千尺、不及”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2.理解诗作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课前让学生背二至三首古诗)同学们背得真好!不但声音洪亮,而且字正腔圆,情感丰满。你们这样具有感染力的一背,让老师一颗早已驿动的心更蠢蠢欲动了,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来一首?如果老师背得好的话,希望有掌声响起来哟!

  师: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怎么样,不错吧?

  [古诗具有言简意赅的特性,它既没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像,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像平时一样平平淡淡地切入新课,一定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伊始,我重视了情境的渲染,特地用一些煸动性的语言来唤起学生学诗的兴趣,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感觉到诗意漫延而来,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诗的氛围中来。]

  [二]过渡,揭示课题。

  1.同学们,古人分别的时候常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刚才老师吟诵的《送兄》就是。记得去年就学过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怎么样,还记得吧?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一齐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这位大诗人写的《赠汪伦

  2.板题,板诗。读题,释题。

  谁知道“赠”的意思?联系诗题,送什么?李白把这首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为什么要把这首诗赠送给汪伦呢?请同学们先学学这首诗的写诗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