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古诗配图赏析(5)

时间:2021-08-3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赠汪伦》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作者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极力赞美汪伦对作者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脍炙人口,在电影《风雨下钟山》中,毛主席接见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时还引用了这首诗。这首诗情真意初,妙在最后两句:采用比较手法,用桃花潭水之深,反衬汪伦的情深。(节选自《应用写作》1986年第6期《古诗与新闻(续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率自然,诗人用水流之深比喻自己对汪伦的感情之深。此诗以自呼其名开始,又以呼对方之名作结,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为后世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