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道山亭记》赏析(3)

时间:2021-08-31

  注释

  属阸(ài):阻隔

  缘 :顺着绳子(往上爬)。

  絙(gēng):粗绳

  负戴者:背负、头顶着东西的人

  踬:跌倒

  衡缩蟉(liú)糅:水势曲折奔流。衡缩,纵横交错。蟉,曲折

  蚓结:(如)蚯蚓一般盘结

  虫镂:图案反复的雕刻,形容水流曲折多变

  破溺:船破溺水

  处:安置

  陿:狭

  长江:指闽江,又名建江,流经福州,东流入海

  嵚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属:集中,聚集

  埃壒(ài):尘埃、尘世

  桀木:大树

  矜:夸耀

  宫:指寺庙、道观

  瑰诡:奇伟怪异

  簟席:竹席

  岁满:任期届满

  更:改任

  赏析:

  曾巩的散文在当时声名极著,在八大家中对后世的沾溉也最为深远。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温醇深雅、思想深邃,更主要的是他出入诸家,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表现艺术,足以为后世所师法。这篇《道山亭记》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道山亭记》是元丰二年(1079),作者受程师孟之请,于明州所作的一篇名作,在当时传诵甚广,道山亭亦因此文而传名千古,至今犹存。道山亭在福州城内乌石山天车台左,熙宁元年(1068)郡守程师孟所建,登亭远眺,海门景色,尽纳眼中;鸟瞰墟市,万家楼阁,尽悉入足下。其状可比道家蓬莱三岛,故改山名为道山并以名亭。十年后,又请曾巩作记。

  这篇文章,曾巩以壮阔浩瀚的思潮,雄伟奇崛的文笔,描写了福建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如画龙之点睛,独传其神。

  文章的描写一改曾氏平常平正雍和的风格,奇崛纵肆,巉刻多变,极似昌黎的古风。如其首段“其途或逆坂如缘绠,或垂崖如一发”一节,前状山行之奇,后摹水行之险。巧妙地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险状迭出,炫人眼目。又从高处俯视,一展全貌。文章短句纷陈,用字尖新巉刻,视觉感受非常强烈。清人林纾以其亲历其地,赞扬这段文字能“穷形尽相,毫发不谬”,诚为的评。道山亭本以道家蓬莱三山而命名,本身实难落笔,而这段景物描写,却使全文“于无出色处求出色”,又能和文章立意相彰,洵为作手。由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效果地取得除了取决于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段,更主要得益于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本文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处理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可以将他概括为“寓主于客”,也就是寓主意于客位。这里的主客关系,涵义比较宽广,它实际上包含了寓大于小、寓正于奇的意思在内。易言之,也就是文章看似避重就轻,淡化主要意图的直接表达,把主意蕴含到其他内容的描述中。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文章取法于太史公的曾巩对于这种手法运用得就更为娴熟了。我们可以就本文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本文运用了寓主于客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论说文的写作范式,文章显得新颖别致,因而具有很高得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