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1-08-31

  《战国策目录序》是北宋时期的一篇文言文章,作者是曾巩。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 )害正( ),宜放( )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笃:执着

  B.《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阙:损伤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

  D.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邪说( )害正( ),宜放( )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 )?

  A.而 者 以 焉 B.者 也 而 乎

  C.以 者 而 焉 D.之 也 而 乎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B.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C.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D.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