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王安石曾巩的文学赏析

时间:2021-08-31

  宋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也是一位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交子的广泛使用,为宋朝工商业的繁荣、经济和文化的超常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经济基础的坚实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宋代文化事业的超常发展,宋代的文学艺术盛况空前,宋词更是独具魅力、独领风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支优秀的文学家队伍异军突起,这支队伍以唐宋八大家的优秀代表为首,他们不仅文采出众,而且个个精通会计,善于理财,这是宋代文豪与其他历代文人不同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优美、动人、奇特的篇章。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中国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进士第四名及第。王安石担任官吏后,力主变法革新,深得宋神宗和封建士大夫的信任。熙宁二年,他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从此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改革。王安石认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只有发展生产、节约支出,才能做好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在实施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当务之急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经济和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实施了《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建立了《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行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了《青苗法》,使广大农民能够“赴时趋事”,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采用了《农田水利法》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良田,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王安石的变法图强措施的实施,宋朝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正当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初见成效、逐渐走向成功之时,他的经济改革也开始面临厄运。由于变法触及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开始施加压力,最后变法不得不停止,王安石也不得不辞去宰相职务,闲居江宁府。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素养和政治才能出类拔萃,而其理财的理念和能力与文学水平和政治才能相比,更是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