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和曾巩的咏柳(2)

时间:2021-08-31

  曾巩的《咏柳》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曾巩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在这两首诗中,同是春天的柳树,贺诗把它写成优美动人的形象,曾诗却把它比作奸邪小人;同是早春的东风,贺诗把它喻为能裁出尽含翠绿、齐整美丽的柳叶的剪刀,曾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

  贺诗借咏柳而赞春,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曾诗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曾诗这种借物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我们把两首《咏柳》作一比较,就可以了解到唐诗与宋诗的一些不同的地方。

  总之,贺知章的诗借景抒情,耐人寻味,曾巩的诗则托物言志,引人深思。前者是对柳的歌颂、赞美,后者则是对柳的讽刺、嘲弄。一褒一贬,又都能曲尽其妙,两首《咏柳》,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