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5)

时间:2021-08-31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比较多,出新出奇比较不易。我设计本课重点放在诗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为何要用该意象而不用同类的意象等方面,旨在探索中华文化传统的远远历史以及为此而创造出的认人能认同的意象。

  总的来说,这次公开课还是较为顺利,也少许取得一点成效.。教师们的正面评价是: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 把握,教师基本功扎实,板书漂亮,诗歌朗读指导抓得好,自己能做到声情并茂;教材处理合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讲课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能深入文本,分析到位;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件制作精美。

  可能大部分听课老师碍于情面,桌面肯定较多,只在教学课件字的 颜色,课文朗读时背景的搭配提出一点建议。

  但我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 导入尽管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回忆旧知,启迪新知,带动学习兴趣,但不是很简洁,时间上控制不到位,有拖沓嫌疑。

  2. 分析课文时,过于注重意象分析的到位,面面俱到,没有取舍,有平均化力气的现有,重点不够突出。

  3. 设置问题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问题没有层次感;也缺乏循循善诱的启发艺术。

  4. 教的多,练得少,教练结合的 时间搭配不是很科学。

  5. 时间把握不够准,有拖堂现象。这可能与事先没有试讲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