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五) 教学重点

  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六)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七)教学策略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诵读法。通过诵读,了解新诗(包括格律诗)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每行音节相同、隔行押韵,每节押韵、逐节换韵或一韵到底,排列齐整,琅琅上口等特点。

  2.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如对《再别康桥》情感。

  3.教师点拨归纳法。

  4.拓展训练,练中体悟。

  (八)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将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课前小组完成预习作业:

  2.教师集体备课

  搜集诗歌朗读所需要背景音乐,以营造气氛,渲染情调,培养学生诵读的情绪,准备《再别康桥》的课件,通过图、文、声多媒体效果让学生感受康桥景色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播放蔡琴的《再别康桥》mp3音乐,营造情景,

  一、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起)如果说中国古诗是一壶老酒,浓烈甘醇,源远流长,(《再别康桥》背景音乐起)那么中国的新诗就是一杯清茶,清新芬芳,沁人心脾。新诗运用多种样式抒写心中的灵性并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诗坛的新月诗派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优秀作品《再别康桥》。

  二、作者简介(播放图片,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塘.浙江海宁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并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