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后记(3)

时间:2021-08-31

  四、用学术大师胡适《悼志摩》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胡适的原话是:

  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

  我们也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可是在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走了,永远不回来了!

  这话说得很动感情。领着学生读一读,可以起到一个小高潮的作用。按照教育专家梁老师的话来说,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增长学生内在的私人的气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开阔心胸增强能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愉快。学了《再别康桥》,如果我的学生心胸开阔了能力增强了,生活充实了也愉快了,我也就满足了。

  结束语:

  我的上一篇教后记的题目是《欲学李镇西而不可得》,说的是成都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教《荷塘月色》教得好,自己想学。无奈学情有别,自己的学生基础没有人家的好,一些好做法无法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实施。《再别康桥》这节课因为借鉴了史建筑等老师的一些做法而比较成功,因此我曾想把这一篇教后记以《学习史建筑而终有所得》来命题(方法是跟人家学的,既然要把文章发出来交流那就得注明出处,以免有侵权之疑)。后来想起杜甫老先生有两句诗“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说的就是关于互相吸取借鉴的事,于是就取其后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了。您觉得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迥异,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差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晓辰的小朋友,性格很内向,她很听话,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多。有一天中午,晓辰的妈妈来了,我很奇怪,她并没有提前告诉我她要来接晓辰,便问:“怎么了?”晓辰妈妈说:“晓辰跟我说,妈妈你中午接我回家吃饭吧,幼儿园的饭我吃不下,总是吃到最后。晓辰吃饭快了就恶心,可能是心里有压力吧,我今天答应来接她。”听了这番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怪晓辰总是不太高兴呢,第二天我仔细观察了她,她一口吃的很少,但却很努力,我便和陈老师故意大声在幼儿面前表扬她:“晓辰虽然吃的口小,但是很认真呢,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她听了很开心,终于把饭吃完了。她开始不再为了吃饭发愁,我们的鼓励帮助她克服了紧张、自卑的心里,减轻了心理压力。

  现在晓辰开朗了、活泼了,上课爱回答问题了,还能给喜欢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呢。看着晓辰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愿不愿从日常生活中将其挖掘出来!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尊重、要帮助他们,是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健康的成长

  深秋,寒风乍起,片片或绿或褐或花的叶子,悠悠的飞落下来,铺就了一路的黄金毯。风再起,地上的叶子打着旋儿,翻滚着,掀起了阵阵的“波浪”,奏出了沙沙的动人乐章。

  就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的一位老师也和着叶子的演奏,谱写了一曲富有创意的诗歌。今天执教的是薛晓娟老师,学的是一年级的《秋姑娘的信》。一堂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滋有味的朗读,恰到好处的理解,可谓入情入境。课已经上到了尾声,正当听课的教师略感缺了一点什么的时候,薛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了课文最后两句话:“咦?枫树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哈,都被秋姑娘写了信啦!”“同学们,秋姑娘就写了四封信吗?”“不是,还有很多!”“嗯——,你怎么知道的?”“枫树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哈,都被秋姑娘写了信啦!”“枫树有很多叶子!”“真聪明!现在呀,老师手里也有一些叶子(师举起了手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叶子)。我呀,想请你做一个小小邮递员,帮老师把这些信送出去好吗?”“好”“那么,秋姑娘又给谁写了信哪?信上写着什么哪?”短暂的思考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一封写给小蚂蚁,让它琴清工作的时候多注意身体。”一位小姑娘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想得多好呀,老师把这片叶子托付给你,你把它邮寄出去好吗?”得到叶子的孩子两眼放光,洋洋得意的上台领了自己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写给蛇的、写给小牛的、写给小猪的……得到叶子的孩子们的脸上泛着红光,写满自豪、兴奋、乃至于骄傲。没有得到叶子的孩子羡慕的看着老师手中的叶子,努力的思索着。“难道秋姑娘只关心小动物吗?”思维迅即拓展到了植物、人。不起眼的、被脚踩、被火烧的叶子在今天的课堂上,让富有创意的老师发挥出了它的极致,镀上了一层亮灿灿的“金子”。

  尤其是最后,薛老师拿起一枚最大的叶子,深情地说:“秋姑娘也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她呀,让老师告诉张力伟同学,上课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张力伟,你能做到吗?”“能!”脆生生的回答让听课老师发出会心的微笑。“那老师就把这封信送给你了。”……瞧瞧,即使是思想教育,也是那么的不露痕迹,不着色彩。

  多么富有创意!多么独具匠心呀!就那么不起眼的几片叶子,被薛老师巧妙的用在了课堂上,于是,她就有了灵性,有了份量,有了寄托。教育的机智凸显出瑰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