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再别康桥》为例(2)

时间:2021-08-31

二、 以色彩心理学来引导学生勾勒诗歌意境, 引发学生思考

  《再别康桥》 作为徐志摩苦心经营的代表作, 其意境美的勾勒也体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一方面诗歌通过首节 “轻轻的” 与尾节 “悄悄的” 刻意营造一种洒脱的告别之境。虽然从色彩心理学来看, 首尾两节没有任何色彩词汇, 但不管是轻轻还是悄悄, 其本质都是带来一种淡淡告别哀伤, 从而使其与其他几节的色彩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从色彩的表现来看, 通过亮色系色彩的压抑情感, 把离别之苦写得如此淡然既是反衬与烘托的写法表现, 又是色彩心理学上反其道行之的典型表现。

  色彩心理学认为颜色既可以直接表现人的情绪也可以反面表现, 在 《再别康桥》 的意境勾勒上, 通过色彩心理学分析来揭示诗歌并非哀而不伤, 而是浓郁、 强烈的告别情绪, 就要从这种反面表现来入手。无论是比作与新娘告别式的 “新婚别” , 还是寻梦式星辉斑斓的沉默告别, 都要勾勒出传统诗学告别的最深仪式 —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 《别赋》 ) ” 。这种意境的表现直追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意境的浑厚, 甚至可以借用 “独沧然而涕下” 来描绘徐志摩 “但我不能放歌”的悲怆离别。如此一来, 学生就会调动传统诗学积累对现代诗学意境进行思考, 并自主探究诗歌更深层的意蕴。

三、 以色彩心理学来介入诗歌节奏变化, 引导学生体味诗歌韵味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是否深刻, 可以通过一个显著的特点来掌握, 即学生对诗歌节奏的把握。通俗来说, 就是通过学生朗诵诗歌来观察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与体会。而在 《再别康桥》 中通过色彩的变化及其对心理的影响, 也是可以很好地体味诗歌韵味的。

  从 《再别康桥》 第三节和第四节来看, 两节的色彩是有很大变化的。第三节主要体现在 “青荇” 上, 色彩心理学的暗示上往往会显得轻松柔和, 因此在节奏把握上则会明显放慢。这种放慢既是为了让读者有时间去思考第二节的色彩变化, 也是为了让读者酝酿情绪更好地进入第四节的色彩心理暗示中。第四节从表面的节奏来看, 也是轻快缓和, 但与第三节在色彩心理上有了明显变化, 即色彩词汇变多了, 这意味着诗人的情绪更复杂细微。只有通过色彩心理学的分析并介入到节奏变化中, 才可以引导学生体味 《再别康桥》 的音乐美, 从而更全面掌握并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总之, 在 《再别康桥》 中隐藏在色彩词汇背后有着丰富的诗歌情感表达需要, 对诗歌意境与审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色彩心理学分析的介入,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本身的同时, 也要积极探究与体味诗歌韵味, 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