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范文(2)

时间:2021-08-31

  二、整体感知

  1、题目:题目中的“再”,交代了这是诗人第二次离开,第一次的离开,作者写就《康桥,再会吧》,如今情难自控,再次挥笔成诗,可见作者对康桥的依恋。此外,告别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物,是优美宁静的康桥风光。就从这点上说,这首诗较之于一般的离别诗,就显得新颖而又含蓄。

  2、朗读。要求入情入境地诵读这首诗。

  ①正音,正字。青荇榆阴漫溯斑斓笙萧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朗读。

  ④交流诵读感受。(感情变化:依恋-欢欣-陶醉-执着-激动-沉默-平静)

  三、讨论:

  1、胡适所说的诗人的“爱、自由、美”的人生观可以在诗中那些地方可以找到?

  提示:①无限眷念,难舍难分——真爱无声

  (开头的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的宁静与优美已经深深印刻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以致于诗人在即将告别之际,也不忍打破康桥宁静之美,这种细腻而真实的惜爱之情缘自诗人对康桥对美好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也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结尾处的三个“悄悄”,比起“轻轻”,略显沉重,但是,通过诗歌主体部分感情变化可知,诗人在壮怀激烈准备高歌一曲的时候,读懂了“悄悄是别离的笙萧”这一清淡雅致的离别主题,因此以沉默的姿态悄悄告别,可以说,感情上更是加深对康桥的尊重和热爱。可谓真爱无声。)

  学生也可以从选择美好的自然物象(比如“做一条水草”表明永不分离等)来表现热爱自然这一角度作答。

  ②寻梦放歌,潇洒挥手——自由无边

  (儒雅的文人也当是性情中人,寻梦就是寻找自由,寻找爱情。当唱欲唱,却又不唱,看似矛盾,好象感情受到了压制,实际上却体现了诗人还给静谧的康河风光以自由而获取自己心灵上的更大自由。从开头的招手到结尾的挥一挥衣袖,感情由眷念到洒脱,境界顿出。)

  学生也可以从“做一条水草“等语句分析诗人对待“物”的民主、平等态度。

  ③如梦如幻,如画如歌——大美无形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好理想。可以说,这是诗人现实中的桃花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意象,描绘出一幅静美悠闲的西方油画。加上整齐的诗行,鲜明的节奏,平平仄仄起来,声调舒缓有致,参差错落,就像一支动听的小提琴乐曲。那旋律真是太悦耳、太让人陶醉了!每节的换韵,又使得我们听出了旋律的流动之美。首尾的呼应,又使得乐章的回环严密。而这一切的造化了无痕迹,得益于诗人那颗敏感纤细的心,到这里我们可以悟出:康桥是美丽的,康河的河畔是美丽的,而最美丽的当时诗人那颗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心了!)

  学生可以从意象上进行分析,可以抓住色彩进行想象。不赘言。

  2、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

  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形式)

  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语言)

  绘画美: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