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朗诵原文(2)

时间:2021-08-31

  徐志摩把康河“河畔的金柳”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至此,无生命的景物已幻化为有生命的活体;徐志摩又将清澈的潭水想象为“天上虹”,彩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

  唯美主义的徐志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写诗中浮想联翩,对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竟然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情愿的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是主客观合二而一的妙手偶得,也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功的体现。

  由此而来,徐志摩进一步构想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采用多个重叠句子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奔腾之水,一波三折。设想他自己站在青草更青处,置身于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中,可是,倾情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刻,他只有沉默,然而,沉默亦胜过千言万语!

  《再别康桥》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三个“轻轻的”首尾相连相得益彰,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潇洒地来,又潇洒地去;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全诗一气呵成,构思巧妙、结构严整、文字优美。完成了一首委婉动人、荡气回肠的抒情诗,而诗中流露浓浓的情感充分的表现出对阔别康桥的不舍与对梦想乃至理想的渴望。这一切诠释了徐志摩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也是徐志摩“诗化人生”的写照。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来自《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诠释了学子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

  在康河岸边徘徊的徐志摩亦留下了一位追梦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