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中的经济(3)

时间:2021-08-31

  不管怎样努力,人终究还是被裁了一名,工作量还是一样的工作量,但工人少了一个,虽然比种地划算,但相比裁员以前每个工人劳动量增加了,心里想要求诸葛先生涨工资,但一想到村里一些一直在哀求诸葛先生进厂的青年农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至此,农民群体虽有粮食剩余生产能力,但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拥有木马,打工者虽说比种地好点,但要想要拥有一辆木马基本上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诸葛先生有木马生产能力,也时常概叹经济不景气,想多生产点木马,农民们却没有购买力,他们手里只有诸葛先生不屑一顾的粮食。

  危机的化解方法之一:

  假设出现一个货币发行者,按照现行的价格,向村子农民承诺1000元货币可以交换1000公斤粮食或一辆木马,向诸葛先生承诺1000元可以兑换1辆木马或1000公斤粮食,农民生产的吃不完的粮食全都兑换成货币,诸葛生产的所有过剩生产的木马也兑换成这样的货币,就会使所有愿意以这个价格成交的农民完成自己的交换,农民和诸葛的过剩生产能力都得到释放,但前提是货币发行者库存至少一种产品。

  (三)

  现在,村里日子过得最爽的是诸葛先生,行则有木马,吃的粮食仓库堆积如山,自己基本上不用任何劳作。农民中每年也总有那么几位特别勤劳的靠多劳动凭高价购得了木马,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勤劳致富典型,但是,一辆木马只能使用两年,面对木马换粮食越来越高的相对价格,想享受木马,同时也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必须付出别人多得多的劳动。几个在木马厂打工的打工仔,日子相对过得比种地轻松,但也还是只能挣个肚儿圆,想拥有一辆体面舒适的木马感觉非常遥远。

  粮食和木马生产能力都过剩,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木马的局面就这么持续了多年,日子过得安稳儿平淡,直到后来村南一名叫黄道婆的女子打破了这种平衡。黄道婆生性聪慧,为人善解人意,是家里人和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