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中的经济

时间:2021-08-31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

  (一)

  一个岛上,有很多农民,农民们都靠种粮为生,岛上土地肥沃,如果每位农民都尽力生产,每年可以生产2000公斤粮食,但每年的实际消费只能吃完500公斤,农民们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后,农民们发觉粮食种多了根本吃不完,就变得懒惰起来,每人每年只生产500公斤粮食了,由于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即使偶有年成不好,照样生活无忧,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农民中有一名叫诸葛先生的农民突然无意中发明了制造木流流马的技术,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的技术,一年可以生产20来台都没有问题。这种木马好像现在的汽车一样,寿命可达几年,到哪里去方便又快捷再也不用自己走路了,简直比现在坐豪华的劳斯莱斯还有派头,是身份的象征。诸葛先生制造了第二辆木马后,打出广告出售这辆木马。岛上的居民人人都想拥有一辆,争先恐后的来找诸葛先生购买。诸葛先生学过经济学,见需求旺盛,于是声明价高者的,这个价自然是拿粮食来换,看谁愿意用最高的粮食数量来换去一辆木马,100公斤、200公斤。。。价格翻跟斗的往上涨,最后,其中一个农民防不时之需的粮食库存量最大,以1000公斤的价格竞得了这辆木马,成了岛上第二个开木马的有马一族。诸葛先生乐开了怀,马上动手做第二辆,又出售换来了近2000公斤粮食,诸葛先生怀着满腔的热情,一口气制售了5辆,当他满怀喜悦的欣赏着自己仓库小山样的粮食时,突然想起,这已经够自己10年吃的了,放在仓库既有鼠害还担心霉变。聪明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样马不停蹄的连续生产自己不划算,少生产点木马,再雇佣两个农民给自己生产,但自己掌握住其中几乎不费力气的关键技术,自己到处游山玩水走该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