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预习,老师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忙。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办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死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学生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帮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过“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比赛

  两组比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