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寓言故事有哪些(2)

时间:2021-08-31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二】

  相传很久以前,舟山西南面有一个小岛,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之为“金藏岛”。

  金藏岛藏有大量金子的消息无意之中被东海龙王得知,东海龙王本就贪得无厌,于是想要占为己有。东海龙王便调遣自己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向金藏岛直扑而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塌,岛上的人们更是流离失所,哭天抢地,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面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去。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

  “龙王水淹金藏岛,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岛,便随我把来纺花。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

  “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只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还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

  “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于是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酥x,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谁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金线网越缩越小,被罩在网中的狗鳗精痛得死去活来,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带着海生到东海龙宫的百宝殿去拿煮海锅。

  百宝殿金光万道,殿内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满了奇珍异宝。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单单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锅,就急匆匆回纺花山来了。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烧旺一堆乾柴火,咕嘟咕嘟的煮起来。煮呀!煮呀!一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冒热气;二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香过去了,煮得东海龙王老老实实浮出水面,后面跟着一帮气喘嘘嘘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喊饶命!

  “退潮息浪,还我金藏岛。否则,我就煮烂你这个海龙王!”

  东海龙王连连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

  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汇聚成了一到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风不动。

  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兴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三】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四】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五】

  东海渔民很喜爱打扮自己的渔船,船舷两侧都画着漂亮的图案,唯独在船屁股上面的是条海泥鳅,这是啥道理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东海龙宫有条敲更鱼,生得相貌丑陋,黑不溜丢。他经年累月在龙宫里敲更报时。眼看龙子龙孙成双配对,生儿育女,他却是年过三十,光棍一条。一年到头,抱着个冷锣,在龙宫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宫大院间走着走着……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禁热泪盈眶,他一边敲更,一边唱起悲凉的五更调。他唱的是自己凄惨的心情,言词真实,

  曲调哀伤,催人泪下。有一天晚上,皎洁的月亮像龙女手上的玉镯悬挂高空,照得宫院里似同白昼。这时,悲凉的敲更声从远处传来,惊动了深居高楼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虽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宠于龙王,连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龄已到婚配之期,还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离珠楼,从不与外界接触。寂寞、孤独、悲凉,一齐充塞着她的心胸。每当她听到那冷落的更声、凄凉的曲调,心里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似乎敲更鱼叹咏的五更调,正是自己心头想要吐出来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种好奇心、同情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样。刚巧,这一个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楼的阳台上赏月,同敲更鱼打了个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鱼一眼,就躲进珠楼去了,敲更鱼却像抛了锚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里。敲更鱼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一阵风把月亮里的嫦娥吹下海来了?还是天上的仙女到龙宫里采珠来了?他也偷看过一些美丽的龙女公主,却没有一个能与她比美。

  他想,这龙女也许还会在珠楼上再次出现,就一直呆呆地抬着头,朝阳台望着。望呀望呀,一更过去了,龙女还是没有出来。难道真的是天上妇娥回到月宫里去了?眼看五更将近,他只得抱着更锣,快快地离开了珠楼,到大潮元帅府去报潮。

  从此,敲更鱼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楼下面来探望。地想,总有一天龙女会再次露面。三个月过去了,龙女还没有露面。这是什么缘故呢?敲更鱼神思昏昏,百思不解。还是弹涂鱼消息灵通,跑来告诉他,说是龙女赏月,被人知道了,报告龙王,龙颜大怒,呵责龙母,并将彩珠公主软禁起来。敲更鱼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灯芯草,不久就郁郁闷闷地死了。临终,他向好朋友弹涂鱼倾诉了心事。他说:“生不能再见公主一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弹涂鱼把它的??体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楼下,弹涂鱼依照他的心愿做了。

  说也怪,过了不久,葬敲更鱼的地方居然长出一棵大海树来。树干的颜色好像铁树,枝干挺拔犹如翠竹,这树一个劲儿往上长,不到半个月,枝头碰着了珠楼的窗口。一天晚上,海树突然开花了。树顶的那一朵特别大,花瓣似黑玉,香气袭人,十里外都闻得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荡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采摘此花,用嘴细细的嚼着。花叶似仙霞般甜蜜。嚼着嚼着,不知不觉把整个花朵吃到肚里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怀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这件事被龙宫听闻,一阵风似地传扬开来,传到了龙王爷的耳朵里。龙王爷是个暴君,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丑事。他气势汹汹地提着鱼肠剑来到珠楼,彩珠公主吓得嘴唇发白,抱着大肚子直发抖。龙王爷越看越气,举剑欲刺,这时,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传出声音:“别杀!别杀!我自己出来!”

  说着,从公主口里飞出一朵青云,青云里翻腾着一条似龙非龙、似鱼非鱼的小东西,这就是海泥鳅。海泥鳅皮肤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张嘴,喷出满嘴污泥,把个好端端的珠楼弄得一塌糊涂。龙王爷急忙命令各路兵将捉拿,可是海泥鳅光滑似油,谁也捉不住他。正当蟹将军举着双战前来敲打时,他却啪答一声跳进了龙王爷的耳朵里,从耳朵里又窜到了龙王

  爷的肚子里,在那龙王爷肚里乱咬乱扯起来,咬得龙王哇哇直叫。龙王乃是金枝玉叶,怎经得起这番折腾。没奈何,只得向他讨饶:

  “我的外孙儿呀!你别在我肚里斗了,请你快快出来,本王封你当油袍将军,管辖东海鱼草的鱼皇帝!”

  海泥鳅这才从龙王鼻孔里钻出来。从此以后,在东海里不论是穿鳞袍的有鳞鱼,还是穿油袍的无鳞鱼,都要让他三分。哪怕是最凶恶的大鱼,见到他也要急忙回避,不敢扰乱,都怕他钻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东海渔民都喜欢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画一条海泥鳅,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