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寓言四则后的感悟(2)

时间:2021-08-31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开篇八个字“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一个是“其子”,一个是隔壁的老人。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际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可见作者意在告诫人们,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会见得好。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寓言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人皆贺之”了;后来,“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福又转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独以跛之故”得以“父子相保”,祸却是福也。寓言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的道理,揭示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教学这一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寓言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例如毛泽东同志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时,他以愚公喻共产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太行王屋二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如寓言《牛跟蛙的故事》,本意是讽刺蛙一类人自不量力,钱钟书却看出了这样的道理:蛙应该和牛比娇小;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同样,《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从雕像者的角度看呢?《智子疑邻》从“富人”的身上不也可以总结教训吗: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还可以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例如《赫耳墨斯与雕像者》将“还要贵一点”以下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蚊子和狮子》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至结尾这一段。再跟原文作比较,寓意就有所变化了,故事主人公也换了脸谱,华丽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