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有文化底蕴的丁香
纵观《雨巷》,最让人感到迷蒙的就是丁香这两个字。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一直都是象征着具有高贵魅力和高洁愁怨的意象。南唐李璟的诗词中就有描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往往在梅雨时节,诗人们会见丁香而伤春,可以说丁香就是愁的结晶体。因为其花呈紫色或白色,雨中的丁香花更是让愁的结晶体增添了凄美。但丁香花虽美却易凋,所以,丁香花象征的姑娘也是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在本首诗中,诗人将丁香这一意象彰显得淋漓尽致,摄人魂魄。
美丽的事物往往与美丽姑娘等同起来。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正是作者一直追逐的理想。这份理想与丁香一样的姑娘一样,有着芬芳的颜色,在哀怨飘渺中的遥不可及。从诗中不难看出,当理想逐渐走近的时候却出现了叹息一样的目光,随后又像梦一样消散,这也正暗示着理想的虚幻与飘渺似近似远让人充满了迷茫。诗中的主人公,独自一人,心事重重地走在雨巷中,既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又是一个追求理想的革命青年。如果对比一下现代诗人冯至所写的《警者的暗示》,就可以更好地体会《 雨巷》中,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在黑暗与绝望的因素下,在幽暗的雨巷中想寻找丁香一样的姑娘,又希望这位姑娘带着主人公走出绵柔茫茫的雨巷,走出黑暗找到光明。这种暗示性的象征手法,不仅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觉,还让人对抒情意象和主题的把握也是多元化的。整首诗所感受的就是哀怨中的旋律和迷茫无助中的痛苦,以及一个对光明和理想充满了追求与渴望的执着的革命青年的心境。
在诗人的反复渴求下,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了,美丽的像丁香花一样淡雅。这也正符合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心态,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追求这种难以捕捉的理想。在诗中,诗人用了“哀怨、彷徨、惆帐”等一系列的词汇来形容丁香姑娘的神情,又用了默默的走进、叹息一样的目光进一步的渲染这种理想。结尾丁香一样的姑娘,最后消失了,这恰恰显现的是革命青年们的革命理想在遭受了灭顶之灾后的失落。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诗人默默的送这丁香姑娘远去时候的眷恋与依依不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诗的最后一句,此处与开篇遥相呼应,不仅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还传达出另一层深意:即使在心中充满了感伤,即使丁香姑娘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一名革命青年,诗人依旧在不懈地追寻着,这也正是体现革命青年的执着。
诗人用了雨、巷、丁香以及油纸伞几个典型的物象,传达出了忧伤寂寞的情绪。在迷蒙的细雨中,打着油纸伞寻找似幻似梦的丁香姑娘,也正是说明物象能使人置身于朦胧的意境中,产生别样的反响并体会出不言而喻的意蕴。不得不说《雨巷》这首诗凄凉却不凄惨,在舒缓的节奏中,在悠扬的叹息中,余韵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