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范例(2)

时间:2021-08-31

二、诗作背景

  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o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

三、诗歌赏析

(一)美感体会

  1.听《雨巷》配乐朗读,学生合上课本,静听。

  2.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学生个人自由朗读。

  讨论:

  1.初听作品,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

  析评: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朦胧。低沉、抑郁、伤感,充满着愁绪、哀怨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2.这首诗美吗?

  析评:这首诗很美。

  3.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作品吗?

  析评: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1)优美:婉约柔和的美、和谐统一的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凄美:“凄”字带有哀伤、悲苦的意味,“凄美”,指人们对哀婉、忧郁、清朗而怅惘的景致或人物气质或乐曲旋律的一种审美,带有浓重的心境色彩。

  李清照《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3)壮美:雄壮美好。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毛泽东《沁园春o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雨巷》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析评:一种凄美(忧郁的美)。

  5.《雨巷》的美是怎么来表现(表达)的?

  析评: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意象与含蓄: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的忠贞直接。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含蓄

  曾经见过浩翰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的云真不该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