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新课标教案(3)

时间:2021-08-31

  师评:淡淡的诗句,蕴含着温柔,带着凄楚。有告别的伤感,有悠悠的情思,也有留恋的情怀。作者回国几年后,突然意识到康桥理想和中国的实际有很大区别,因此,这种离别,不仅仅是对康桥山水、生活方式和康桥文化的告别,更是与自己的理想和美梦告别,内含不尽之意。

  4.在《再别康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作为抒情的对象?它们有何作用?

  作者告别康桥时,没有寒暄叮咛,没有车水马龙,只选取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欣和眷念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柔美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像美丽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由于晚上泛舟回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独特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超越时空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人作品中,有无奈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豪迈的“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有苦涩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悲壮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再别康桥》和这些离别诗相比,你认为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5.“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体现了徐志摩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 甘心”二字体现了诗人——这个大自然的崇拜者对康桥的无悔的依恋以及一种归属感。这是对康桥精神、康桥文化、康桥气质的认同,康桥成为他心中崇拜的偶像,是他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心灵的“自然保护区”。在康桥的水波里作为一条平凡朴素的水草存在,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实现“美、自由、爱”的人生,便无所顾惜——这就是徐志摩的人生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