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2)

时间:2021-08-31

  二、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的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经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作者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音节特色。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这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③复沓句式的妙用。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迭唱的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复沓式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的生命力。

  3.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扬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作者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作者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的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